高考生物怎么學有哪些方法
高考生物怎么學有哪些方法
臨近高考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問,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特別是生物成績,其實學習生物我們要有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速提高生物成績,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生物學習方法
1.增加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量根據(jù)生物高考考綱要求和命題“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的原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的重要性。從生物復習總體要求看,無論一輪復習還是二輪復習或三輪復習不斷地“回歸”教材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2.控制練習的數(shù)量,騰出時間對練習進行必要的反思復習過程中,進行適度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對于所做的練習,學生應抽出一定量的時間進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對所復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學知識,獲得新知識和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
3.根據(jù)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1)把所學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整理進行記憶。
把想起來的主題不管順序先隨便記下來。
把中心主題寫在中間位置。
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用線或圖連接起來完成地圖。
(2)利用對自己有特別意義或特殊意思的詞進行記憶。
(3)同時使用眼睛、手和嘴、耳朵記憶。
4、書上我們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平時的作業(yè)題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時間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是如何發(fā)生的,以及詳細過程,而高考的試卷中可能就是綠色植物在黑暗條件下給予不同光照會產生怎樣的光合作用過程。
高考生物復習技巧
1.要掌握規(guī)律
規(guī)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生物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生物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guī)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qū)域內進行;
?、趦饶は騼日鄢舍?,擴大了面積,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規(guī)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蹆饶傻那粌扔谢|、酶;
?、芑|、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shù)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shù)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shù)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qū)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2.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識,能一目了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xiàn)兩消,末期兩消兩現(xiàn)”,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tǒng)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lián)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lián)。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lián)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wǎng)絡。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胡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高考生物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因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不是靠一次聽講就能做到的,而要通過多次強化。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首先通過閱讀教材,若是生物學基本概念,抓住關鍵字。看好后掩卷而思,看哪些內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內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點等;若是生理生化知識,應以化學組成—結構特點—生理功能為主線,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大概了解。要注意分析,歸納,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若認為已基本了解,可嘗試著做課本后的習題。在練習中有疑難之處要及時記錄下來,備作課堂之用。這樣有難點、重點,有目標地聽講,能使注意力更集中,對知識理解更深刻,聽課效率自然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養(yǎng)成及時復習和鞏固的習慣
課后復習就是把課堂上所講內容加以整理、歸納,是一個知識再現(xiàn)的過程,也是一個強化記憶的過程,高中生物教學目標重在生物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課后復習就是要整理思緒,復習越及時,遺忘越少。通過整理、歸納,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在復習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自己的觀點,這是主動思維的開始,應給予表揚。鼓勵他們把自己的觀點暫時記上,查閱參考書,最后找老師商討。使知識得到進一步澄清、強化和鞏固。
3、養(yǎng)成及時總結經驗的習慣
課后及時復習,一方面要都過一定量的習題加以鞏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練習后及時總結、反思。解題之后對題目的歸納整理是練習鞏固很重要的一步。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只有少數(shù)學生會自覺做到這一步,所以教師應該在解題后要指導學生進行思考,這道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的應用,是如何解答的,還有沒有更佳的解題途徑。在以后解此類題時應注意什么問題,并注意一題多變,即將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轉化,進行分析和歸納,訓練思維的靈活性。通過一題多變,對知識求得更深刻理解。
二、解題習慣的養(yǎng)成
養(yǎng)成仔細審題的習慣,也是一種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我們許多同學在做題時,不善于審題,不在分析的基礎上求解,往往拿到題目就動筆,這是成績中下水平的學生的通病,結果常導致失誤或失敗。所以我們在做題時也要養(yǎng)成一良好的審題習慣。即不論遇到什么類型的題目,只要我們認真審題,在審題的基礎上進行求解,最后要通過分析進行總結歸納,這樣我們的解題能力會大大提高,許多高難度的題也會迎刃而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