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左權簡介資料
抗日名將左權是誰?左權(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抗日名將左權簡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抗日名將左權簡介
左權(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一期生,是八路軍的高級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lián)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攻打臘子口等戰(zhàn)斗。長征到達陜北后,左權率部參加了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和紅軍東征。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西征并參與指揮山城堡戰(zhàn)役。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協(xié)助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粉碎日偽軍“掃蕩”,發(fā)展壯大人民武裝力量,取得了百團大戰(zhàn)等許多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勝利。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fā)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犧牲,年僅37歲。犧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據地為其舉行追悼會,并改遼縣為左權縣。
左權一生軍事著作40多篇,對學習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對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檔案報》2012年5月25日)。2009年,左權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抗日名將左權生平事跡
左權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將領,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深受母親堅強和勤勞的品質影響,形成了剛毅倔強的性格。
左權自幼聰慧過人,8歲讀私塾,10歲便能寫詩作對,14歲轉入“北聯(lián)高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袁世凱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時,左權身背“毋忘‘五·七’國恥”標語,在村里譴責其賣國罪行。升入醴陵中學后,他在宋時輪介紹下參加了社會科學研究社,受到五四運動影響,決心外出追求進步。
1924年,左權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
1925年1月,左權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2月,左權開始步入軍事生涯,在討伐陳炯明的第1次東征中,作戰(zhàn)英勇,曾任黃埔軍校學生軍(黨軍)教導團排、連長。
1925年6月,回師廣州后,左權參加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戰(zhàn)斗。
1925年7月,左權在程潛攻鄂軍(后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6軍)衛(wèi)隊任連長,參加徹底消滅陳炯明的第2次東征。
1925年12月,左權被黨組織派往蘇聯(lián)留學,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9月,左權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
1930年9月,左權回國后到中央蘇區(qū)工作,經廈門、龍巖進入閩西蘇區(qū),任紅軍軍官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
1930年11月,當選為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
1930年12月初,為紅新12軍軍長。
1931年初,任紅1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zhàn)參謀。
1931年6月,升為參謀處長,開始顯露出較強的組織才能。
1931年12月,受中央軍委派遣前往寧都附近的固村圩,協(xié)同王稼祥、劉伯堅從事國民黨第26路軍起義的聯(lián)絡指揮工作。隨后擔任紅軍第5軍團(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第15軍政委,不久后任軍長兼政委。
1932年6月,受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左權被撤銷軍長兼政委的職務,調至紅軍學校任教官。
1933年12月,他任紅1軍團參謀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左權隨先頭部隊指揮作戰(zhàn)。
1936年5月,左權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
1936年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權、聶榮臻指揮紅1軍團與紅15軍團一部完成了對胡宗南78師的包圍。
1937年7月,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xié)助朱德、葉劍英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后。左權高超的指揮藝術,嚴密細致的參謀業(yè)務,扎實的工作作風,深受朱德、彭德懷的贊揚。
1940年秋,左權協(xié)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11月,左權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進行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經8晝夜激戰(zhàn),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余人,被中央軍委稱為“‘掃蕩’的模范戰(zhàn)斗”。
左權是一個有理論修養(yǎng)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從1939年至1941年,他撰寫《論堅持華北抗戰(zhàn)》、《埋伏戰(zhàn)術》、《襲擊戰(zhàn)術》、《戰(zhàn)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左權為創(chuàng)建并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fā)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5月25日,左權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zhàn)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zhàn)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國民革命軍作戰(zhàn)序列中其軍銜為),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決定把遼縣改名為左權縣,湖南醴陵市將城區(qū)幾條大道分別命名為左權東路、左權西路、左權南路、左權北路。
1942年9月18日,遼縣黨政軍民等5000余人舉行遼縣易名典禮,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大事年表
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
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12月,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0年,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
1931年12月,任紅15軍政治委員、軍長兼政治委員。
1933年,任中革軍委作戰(zhàn)局參謀、副局長。
1933年12月,任紅一軍團參謀長。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
1937年,國共合作后,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未授銜。
1940年8月,參與指揮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11月,抗擊日軍第36師團一部的瘋狂進犯。
1942年5月25日,于十字嶺戰(zhàn)斗中壯烈殉國。
對左權的人物評價
他是八路軍在抗日戰(zhàn)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被周恩來稱為“足以為黨之模范”,被朱德贊譽為“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權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不僅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而且“在軍事理論、戰(zhàn)略戰(zhàn)術、軍隊建設、參謀工作、后勤等方面,他有極其豐富與輝煌的戰(zhàn)術,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過“抗日名將左權簡介資料”的人還看了:
1.左權歷史沿革簡介
2.致老兵一封信
抗日名將左權簡介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