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優(yōu)秀論文(2)
網絡暴力論文篇3
淺談大學生涉入網絡暴力問題及規(guī)避措施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一些網絡暴力現象開始肆虐。大學生作為網絡虛擬空間里一個很主要的活躍群體,如何提高網絡理性,規(guī)避網絡暴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暴力;特征;心理因素;規(guī)避措施
互聯(lián)網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兼具。互聯(lián)網既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又帶來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引發(fā)了人們的大量關注和思考。
一、網絡暴力的表現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不僅一些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暴力現象開始肆虐網絡,而且網絡社會中所特有的暴力現象也逐漸出現。近年來,網絡追殺、網絡通緝、人肉搜索等暴力詞匯充斥著網絡世界??v觀典型的網絡暴力事件:從“虐貓女”“銅須門”,到“最毒后媽”、“很黃很暴力”,再到堪稱“中國網絡暴力第一案”的“王菲事件”,直至“微博直播自殺”,網絡暴力愈演愈烈,其造成的后果和產生的影響自然也遠遠超出了網絡的范疇,甚至影響到現實社會生活。
因網絡輿論暴力而引起的網絡侵權案件也越來越多。人們在感受網絡輿論監(jiān)督強大力量的同時,網民的道德審判、惡搞謾罵也給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網絡輿論也從原先的正義聲討轉變成了對公民人權的踐踏。有關專家己尖銳指出:網絡暴力已經挑戰(zhàn)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亟待用法律、文化和道德手段給予制裁。
二、網絡暴力的特征
筆者認為,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發(fā)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以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為或言論侵擾,致使其權利受損的行為。通過對網絡暴力案例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網絡暴力的幾個重要特征:第一,以道德的名義,惡意制裁、審判當事人并謀求網絡問題的現實解決。網民以情緒化的心態(tài),利用網絡的匿名性,在道德的名義下不顧一切討伐一些在他們看來不道德的行為。第二,通過網絡追查并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隱私),煽動和糾集人群實施暴力。第三,在現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并對現實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三、大學生涉入網絡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
大學生在博客、論壇、社交平臺等網絡社區(qū)上的極度活躍,決定了他們在網絡暴力參與者當中也可能占有較高的比例。調查表明,有一定數量的大學生熱衷于參與網絡暴力活動,甚至明知網絡暴力的某些行為觸犯法律,依然樂此不疲。他們這一行動的背后其實有著深刻的心理因素。
一是逆反性格,部分青年只看到社會問題的消極面,對社會前景感到悲觀,從而產生強烈的剝奪感和逆反情緒。
二是釋壓需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匿名的網絡不僅是一個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合理渠道,也是一個風險趨近于零的放縱之地。
三是狂歡欲望,部分大學生在學校主流文化處于被邊緣化或被壓制的狀態(tài)時,就會產生在網絡虛擬世界發(fā)泄不滿、逃避現實、追求娛樂放松的心理訴求。
四是從眾心理,參與者更多的是懷著一種唯恐天下不亂的看客心,從而喪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斷,人云亦云,跟風追擊。
五是理性缺失,青年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很容易情緒化和極端化,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減弱甚至消失,主動或被動的跟風追擊,代之以無意識、非理性的語言暴力。
六是成就動機,部分青年大學生在學校主流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便或多或少的產生存標新立異的心理,便寄希望于虛擬世界,希望在網絡空間甚至現實世界得到重視。
四、大學生涉入網絡暴力的規(guī)避措施
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的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49億人,網民總數繼續(xù)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學生占網民總數的比例很高。在博客、論壇、社交平臺上大學生極為活躍,大學生網民中擁有博客的比例、BBS的應用普及率,特別是社交平臺的應用普及率都居于所有群體的第一位。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認為,時間上的閑暇、年輕人的好奇與好動的心理,以及互聯(lián)網的無限可能是他們樂此不疲的重要動力。
大學生是網絡社區(qū)中最活躍的群體,受到網絡暴力的影響很大,因此對于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對現實問題和網絡事件作出理性和自主判斷、規(guī)避網絡暴力是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網絡暴力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高度重視,多管齊下,采取有效措施,規(guī)避大學生參與網絡暴力事件,引導大學生網民提高網絡理性,倡導文明上網,提高個人素質,凈化網絡環(huán)境。
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高校應當在開設法律課程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尤其是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之中,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實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加強大學生自律建設,推進文明修身工程,通過加強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和教育工作,促使學生形成道德認識,遵守道德規(guī)范,由“他律”逐漸變?yōu)椤白月伞?,從而內化學生的道德信念和自覺行動。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打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功能。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校及老師要從培養(yǎng)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開展正確的社會行為、塑造健康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規(guī)避網絡暴力對大學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1.網絡利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