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大專畢業(yè)論文(2)
經濟管理大專畢業(yè)論文
經濟管理大專畢業(yè)論文篇2
淺析經濟信息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經濟信息是經濟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經濟管理目標的基本保證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作為經濟管理神經系統(tǒng)的經濟信息,已逐步從其它行業(yè)中獨立出來,形成了一個新興的產業(yè)部門―信息產業(yè),并且越來越成為現代經濟的基礎。
[關鍵詞]經濟信息 經濟管理
引言:
經濟管理目標,是經濟管理行為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他貫穿于經濟管理的全過程,即是經濟管理的出發(fā)點,又是經濟管理的方向和指南。但是,在許多情況下,制定一個正確的管理目標并得以圓滿實施,是很困難的。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并且遵循必要的原則,還要通過必要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但不論怎樣的經濟管理目標,都必須充分地搜集、分析、利用各種相關信息,以求制定出最優(yōu)目標。忽視或離開信息,所確定的目標就難以達到科學、先進、合理,也就會程度不同的削弱經濟組織成員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管理目標 “流產”,給企業(y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在現實社會中,這種情況是很多的。由此可見,在現代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組織,要進行正確的經濟活動,必須同時具備人力、物力、財力、信息四個基本要素。只有獲得全面、準確、可靠的經濟信息,并依據這些信息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科學的管理,才能促使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提高人、財、物流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實現經濟管理目標,起到資源配置優(yōu)化的作用。
一、經濟信息是正確制定和實施科學決策、提高經濟效益的依據和前提
經濟信息,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必然要產生的活動,是人類認 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觀要求。正確的決策取決于多種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全面、及時、準確的掌握客觀實際的信息。沒有好的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決策必然失誤。從管理上講,信息產業(yè)通過決策的科學化、法制化和現代化,會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從而解放和促進生產力,并通過經濟信息化的發(fā)展,促進經濟現代化的實現。如我國已經實施的經濟信息通訊網工程(金橋工程)、外貿海關聯網工程(金關工程)和電子貨幣工程(金卡工程),都是關系到國計 民計的全國性經濟基礎工程。因此,可以這樣說:信息是無形的財富,其價值往往是難以估價的。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矛盾的焦點是經濟活動的效益差,為了使經濟活動真正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必須要靠正確的決策。因此,提高管理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決策水平。為了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采用各種先進手段,廣泛地搜集有關的信息資料,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實踐中不斷更新觀念,提高決策者的素質和決策水平,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步驟和方法,制定出科學的經濟決策,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保證決策目標的實現,獲取最佳的經濟效益。
控制風險是指由于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行為不利,不能有效地防止、及時地發(fā)現和糾正某個帳戶或某種業(yè)務中的重大錯弊而 形成的審計風險??刂骑L險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由于被審計單位內部會計系統(tǒng) 的缺陷而導致的無法發(fā)現和糾正會計處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錯;二是指無論內部控制多么健全有效,也不可能徹底根除出錯的可能。控制風險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函數,有效的內部控制降低風險,無效的內部控制將增加控制風險。與固有風險一樣,對于控制風險的實際水平,審計人員也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可以通過了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來加以評估。對內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應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對控制風險作出合理的估計。
檢查風險是指由于審計人員審查的范圍和程度有限,在對被審單位賬戶余額 和業(yè)務細節(jié)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后,仍然沒有發(fā)現誤報和差錯而形成的審計風險。檢查風險是審計程序的有效性和審計人員運用審計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數,是審計人員有能力加以控制的風險。檢查風險按形成的具體原因不同又可 細分為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兩種。
檢查風險不同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它是審計人員唯一可以自主確定和控制的風險。一個審計項目,從編制審計計劃開始,繼而制訂審計方案,組織審計人員,確定審計程序,選擇審計標準,搜集審計證據,直至寫出審計報告,作出審計結論和決定,對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審計人員都應嚴格依法審計,努力降低檢查風險。審計風險貫穿于審計活動的始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審計風險進行深人的研究,有利于人們樹立風險意見,強化對審計風險特點、成因的認識,進一步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范風險、減少損失,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經濟信息是引導和控制經濟管理活動按規(guī)律運動,溝通各方面經濟聯系的橋梁
信息既是投入要素,又能產出結果,參與投人和產出的全過程,貫穿于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生產經營活動中所需要的要素,在運行中存在三種過程:一是勞動者運用設備、工具、消耗能源,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出產品的物質活動過程,形成了物流;二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符合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人的流動過程,形成了人流;三是伴隨著物流、人流產生和運動,由文字、數據、符號、信號等組成的信息流動過程,形成了信息流。其中信息流的作用相當關鍵,它控制、指揮、協(xié)調協(xié)物流、人流的數量、方向、規(guī)模和速度。
信息流的任何堵塞、中斷或異?,F象的發(fā)生,都會造成物流、人流的紊亂,造成生產經營活動的破壞。經濟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龐大的、存在著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系統(tǒng),不僅包括眾多的部門和行業(yè),而且還包括大大小小的各種經濟形 態(tài)的企業(yè)。為使各管理層次、經營環(huán)節(jié)的經濟活動能夠正常進行,相互銜接、溝通聯系,形成有組織、有凝聚力的活動,就必須通過經濟信息這一橋梁,實現上下、左右、內外各方面的聯系。便于在統(tǒng)一指揮下,把各方面經濟活動協(xié)調在經濟系統(tǒng)的整體之中,從而成為完整的、有組織的活動,確保對經濟活動的有效管理,發(fā)揮總體功能。如果沒有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靈敏準確的信息網,就無法實現科學的管理。
三、結束語
總之,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是驅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兩個車輪,信息則是聯接這兩個車輪的軸。因此,發(fā)展信息產業(yè)是世界上所有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先決條件,也是我國國民經濟和企業(yè)發(fā)展的關鍵。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以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生產出更多符合社會需 要的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為了全面 實現這一目的,使我國經濟發(fā)展走上現代化的道路,除了依靠科技進步之外,還必須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包括經濟信息在內的信息管理水平,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