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軍事理論結課論文4000字
對大學生進行軍事理論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提高國防能力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軍事理論結課4000字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軍事理論結課4000字論文篇一:《試論國防教育與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關系》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既是國防教育的實質,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特殊性和國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屬性決定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型建設人才的高校更應該廣泛、深入地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的國防教育。抓好這一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堅強陣地對于提高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從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兩者關聯的角度,分析論證了民族精神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國防教育只有把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核心內容,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公民的愛國熱情。
關鍵詞:國防教育;民族精神;學生
一、國防、國防教育和民族精神
國防即國家的防務,是指為捍衛(wèi)國家主權、領土完整,防備外來侵略和顛覆,所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國防作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手段,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有國必有防,國無防不安,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國防教育是一項全民性的社會教育活動,它的內容豐富,表現形式靈活,既包括國防理論知識和國防精神的培養(yǎng),又包括國防技能、軍事技術的訓練等。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實質所在。通過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增強學生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靈魂,更是一個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它可以凝聚人民創(chuàng)造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促進整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發(fā)展。黨的十七大指出,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這種精神不僅使我們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幾千年的燦爛文明,也是我們國家目前及以后持續(xù)發(fā)展、凝聚人心的興國之魂和強國之魂。
二、加強國防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
高校國防教育隨著時代和社會發(fā)展應增加新的內容。深入開展以保衛(wèi)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重點的國防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建設人才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國家和各族人民的努力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關系著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發(fā)展。要實現我國的偉大復興就要求我們中華民族必須具有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愛國主義教育,這既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以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以及安全為共同利益的現代社會國防意識的形成也是鞏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量。通過高校的國防教育,在青年學生中牢固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
2.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為了維護民族尊嚴,無數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在為國爭光的賽場上奮勇拼搏。在國防精神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用革命年代的英雄主義和民族團結的良好實例熏陶和引導他們,使其養(yǎng)成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良好品德,并使其心系祖國,把國家的富強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為國家和民族的崛起而不斷奮斗。在國防知識教育中,給學生介紹我國國防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國的國防狀況,使學生了解我國在整個世界所處的實際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通過認識與其他國家國防力量的差距,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在國防技能教育中,通過軍事訓練和實踐等方式,鍛煉學生的體魄,磨煉學生的意志,使他們養(yǎng)成吃苦耐勞、團結奮進、自信勇敢、堅強不息、頑強拼搏的良好品格。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自覺性。通過我國幾千年的國防史教育,學生可以了解到我國國防的興衰成敗,知曉我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除了經濟技術落后以外,主要是清政府腐敗無能,忽視國防建設,軍備廢弛,整個國家處于“有國無防”的狀態(tài)。面對如今復雜的國際形勢,經濟和軍事實力已成為一個國家富強的標志。我國正處于偉大復興的歷史時期,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在國際上的實際地位需要強大的國防予以支撐,更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筑成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城墻。國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意識,振奮民族精神,使學生牢固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積極、自愿的為民族的獨立自強、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終身。
三、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豐富了國防教育的內容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歷程中,各民族共同形成的中華民族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提煉,給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強大的活力。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民主法制意識、科學精神、團結協(xié)作精神、服務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等的加強不斷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并在國防教育中都有體現。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已經納入到國防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第一,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要有連續(xù)性,且要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學習之中,要通過從小學到大學不間斷的國防教育,使學生一邊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一邊接受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良道德品質教育。同時,充分利用特殊節(jié)日,如: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國防教育日”等重大節(jié)日,采取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專題講座、瞻仰英雄紀念碑、參觀革命博物館、祭掃烈士墓等形式,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第二,在職業(yè)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種類型的國防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養(yǎng)。積極發(fā)揮宣傳媒介作用,借助各種國防教育資源優(yōu)勢,運用多種手段,在國防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全面貫穿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使每個接受國防教育的對象都受到深深的影響。
四、采用多種途徑加強國防教育培養(yǎng)民族精神
一是注重國防教育課堂教學,這是學生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在學校開設國防教育、軍事理論等專門課程,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水平,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時效性與趣味性,使學生受到良好的、規(guī)范化課堂教育,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二是利用學校和部隊共建平臺,發(fā)揮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作用。把軍校共建作為學校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學生軍訓中、參觀學習中,賦予生動翔實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零距離了解軍隊和軍人,學習軍人吃苦耐勞、剛毅果敢、紀律嚴明等優(yōu)良品質和保家衛(wèi)國的崇高理念,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增強他們的民族責任心和民族自豪感,這對正在發(fā)展的可塑性較強的大學生的良好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三是開設專題講座和日常宣傳相結合,建成長效機制。聘請軍事院校的教授、專家定期為學生做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我國國防的最新知識。學校開展日常性的活動,如:校園廣播開設軍事內容欄目、校園網開設國防教育專題等,使學生及時了解時事政治,培養(yǎng)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明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國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全民國防教育進一步引向深入,切實將加強國防教育、培養(yǎng)民族精神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1.
[2]王傳中,黃建軍.國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動載體[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袁小武.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的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培養(yǎng)[J].企業(yè)家地,2011,(9):125.
[4]黃棟.高校國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養(yǎng)[D].長沙: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曾慶裕.大學生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培養(yǎng)的探討[J].邢臺師范學院學報,2012,(9).
[6]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140.
[7]王聯斌.把國防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N].中國國防報,2004-09-16.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9]徐海亮.論高校國防教育與民族精神培育創(chuàng)新[J].科技資訊,2010.
軍事理論結課4000字論文篇二:《論國防教育學在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摘要:國防教育學是研究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象的一門科學,是高等學校開設的旨在提高大學生國防素質以及綜合素質的一門軍事理論課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也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世紀新形勢下,加強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及其學科建設,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國防現代化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因此,正確認識國防教育學在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為高校乃至全社會深入持久地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提供理論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防教育學高校學科建設地位作用
所謂國防教育,是指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象,即按照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以及領土完整,防御外來侵略和顛覆的目的和要求,對全體公民的德、智、體等諸方面,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活動。國防教育學是研究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象的一門獨立學科。它是揭示國防教育的本質屬性,探索國防教育基本規(guī)律的理論知識體系。國防教育學這門學科是根據我國《憲法》、《高教法》、《國防法》、《國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要求,在高校開設的旨在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國防素質和綜合素質的一門軍事理論課。?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也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新世紀新階段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的理論研究,尤其是加強對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研究,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為國家和國防現代化培養(yǎng)合格的后備人才提供理論指導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它在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國防教育學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
所謂的學科建設是指學科主體根據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和學科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結合學科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學科發(fā)展和學科水平提高的實線活動。學科建設是一個高等學校建設的核心,是提高學校教學與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礎。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學科建設是根據國家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客觀需要,并結合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進國防教育學科發(fā)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動過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筆者認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涵蓋國防經濟、國防政治、國防科技、國防外交、國防動員、國防歷史、國防體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等方面的建設。狹義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只包括國防教育學、中國國防教育史、中國國防教育法律法規(guī)概論、中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概論、國防心理學、國防教育管理學概論和中外國防教育比較等學科。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是由構成國防教育這一學科學術體系的各個分支學科所組成。本文所研究的是狹義的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如前所述,由國防教育學等學科構成了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體系。而在這些學科中,國防教育學是這些諸多學科的基礎。筆者之所以這樣認為,這是因為國防教育學既是學術分類的名稱,又是高校國防教育教學科目設置的基礎。國防教育學在國防教育整個科學體系中是學術相對獨立、理論相對完善的科學分支;它是研究國防領域的教育現象的一門科學及理論知識體系;它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專門的人員隊伍和設施;它是高校教學、科研等的功能單位,是對教師教學、科研業(yè)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完全符合學科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與此同時,國防教育學研究和探索的國防教育的指導思想、地位和作用、任務和目的、歷史與現狀、特征與規(guī)律、方針和原則、法治與德治、方式和方法以及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成果,對于國防教育的其它分支學科,例如:中國國防教育史、中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概論、中國國防法律法規(guī)概論、國防教育管理學概論等,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故因如此,所以我們認為,國防教育學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
二、國防教育學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一個整體,是個系統(tǒng),它是由若干個分支學科所構成。如果說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整體,那么國防教育學就是個體。在這里,我們要強調個體對整體的服從與服務,同時也強調個體的相對獨立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并為確保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種種制度與規(guī)范。個體是
有差異的,它不是被動的服從和服務于整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反作用于整體。國防教育學不僅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而且也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國防教育學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國防教育學這一學科的建設狀況直接影響到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狀況。國防教育學這門學科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從而推動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乃至高等學校整個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另一方面,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又反過來推動包括學校國防教育學這一學科在內的各個分支學科(例如:中國國防教育史、國防心理學、國防教育管理學等)的建設和發(fā)展。如果離開了國防教育學這門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基礎就不牢固、學科體系就不系統(tǒng)、不全面、不完善,就難以發(fā)展,學科建設也就無從談起。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國防教育學要接受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本理論、基本思想、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指導;與此同時,國防教育學的研究成果又反過來充實、完善、豐富和發(fā)展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理論寶庫、學科內容和學科體系以及研究方法??偠灾?,國防教育學與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關系十分密切,它們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區(qū)別、相互促進與發(fā)展。它如同一棵大樹,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樹干,國防教育學、國防教育管理學、高校國防教育概論、國防法律法規(guī)等學科是枝葉一樣,枝葉靠樹干支撐,并從根部吸取養(yǎng)分;同時,樹干還要靠樹葉進行光合作用,才能促進整個樹的發(fā)育成長,沒有枝葉的樹是棵干枯沒有生命的樹。研究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正確地處理好各學科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不斷的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體系。
三、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科學化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客觀要求
所謂的科學當指反映事物客觀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用在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上應當是指符合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特別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所謂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科學化,就是以科學的指導思想、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確保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有效性,從而達到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捍衛(wèi)國家主權、保證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把國家利益看作為高于一切的目的。符合這一規(guī)律,就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科學化,這個學科就有了長青的生命力。國防教育學作為研究國防領域里的教育現象,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的理論知識體系的一門理論知識體系的科學,有自己研究的對象、任務和內容,其作用和目的是用于指導全民國防教育的實踐,這門學科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門科學的理論知識體系。因此,國防教育學的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國防教育學科建設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基礎和不可缺少的內容,國防教育學的科學性將必然有力地推動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科學化的進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科學化,不僅要求它符合我國高等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及其學科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和特點,而且要求它在實踐中經過驗證為正確的科學的東西,這樣才能達到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對于不符合高等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客觀實踐的東西,對于不正確的思想和觀點,對于不正確的做法,我們應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成果即科學發(fā)展觀的立場、觀點、方法去進行分析與批判,使大學生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要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了解戰(zhàn)爭尤其是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的規(guī)律和特點,了解現代國防的基本知識,為當代大學生們樹立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打下良好的基礎。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科學化不僅要符合高等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要求,而且也要符合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和客觀要求,同時也要符合高等學校開展國防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把科學化和超前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國防教育要科學謀劃、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切實把握國防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做到常抓不懈,有備無患,才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四、國防教育學科規(guī)范化是高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內在要求
學科是高等學校學科專業(yè)、教學研究機構的細胞和基礎, 是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技文化的結合點, 學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學實驗的基地, 學科水平是衡量學校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建設一流學科和特色學科已成為大多數高等學校的辦學宗旨。學科建設科學化、規(guī)范化是建設一流學科和一流學校的內在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規(guī)范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繼續(xù)搞好軍訓并使之制度化?!?這為新世紀新階段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規(guī)范化指明了方向。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規(guī)范化是指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要有統(tǒng)一的方針、原則和完整系統(tǒng)的制度、辦法等。它對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目的、內容、對象、方式、方法、時間、管理等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國防教育學的規(guī)范化,要求在國防教育學的理論界要建立一套大家所公認的理論創(chuàng)新、接受、修改、摒棄的制度規(guī)則或習慣。實現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規(guī)范化既是建立與完善中國特色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內在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既然國防教育學是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那么,它在圍繞教育目標規(guī)范教育內容等方面,要克服和防止隨意性和盲目性,在教育內容上建立起集系統(tǒng)性、穩(wěn)定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超前性為一體的科學體系。 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成績斐然,效果明顯,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但是,就全國來說,發(fā)展不平衡,有的學校重視不夠,在開設國防教育的課程或軍事訓練上打折扣;有的沒有嚴格執(zhí)行《國防教育法》,只搞軍訓,不開國防教育課,以集中軍訓代替國防教育;有的資金不到位,訓練場所不落實;有的雖然開了課,學生手里無參考教材。等等。因此,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規(guī)范化要按照《國防法》、《國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國家頒布的《全民國防教育大綱》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應本著全面、簡潔、易行的原則,著重在增強國防意識、樹立國防精神、學習國防知識、訓練國防本領方面下功夫。由此可見,面向現實問題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實現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是推動我國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前提。
綜上所述,國防教育學在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將有助于完善有中國特色的高校國防教育學科體系,促進高校國防教育深入持久的開展。
軍事理論結課4000字論文篇三:《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
【摘要】高校軍事理論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中將軍事理論課定為普通高等學校的必修課。但由于軍事理論教學內容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大都對其不感興趣,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軍事理論教學成為目前高校軍事理論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高校軍事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此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對提高軍事理論課教學質量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軍事理論 問題 建議
加強高校的軍事理論教育,對于培養(yǎng)和造就現代化軍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世界科技不斷進步的條件下,高科技人才和高技術武器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為了適應現代化戰(zhàn)爭的要求,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高科技素質,能夠駕馭高技術戰(zhàn)爭的軍事人才,高校的軍事理論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軍事理論教育,必須重視現代科技在國防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講科學技術運用于國防建設的思維方式,樹立現代國防觀念,間接增強我國國防儲備實力,為我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列提供堅實的后盾。
軍事理論教育是高?;窘逃闹匾M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和愛國主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當前我國高校的軍事理論教學方法仍存在許多弊端,所以其效果不盡如人意。一個好的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是目前高校軍事理論教學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軍事理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高校軍事理論教育已經列入了大多數高校的基本課程,并設置了學分,并且和其他公共課一樣,統(tǒng)一由教務處實施教學管理,授課老師由專職或兼職老師授課。雖然大部分高校對軍事理論課課程的重視程度雖然有所提高,但其重視程度還遠遠不能和其他課程相比。所以在課程計劃安排上,軍事理論課總是有著較低的地位和待遇,導致課程較少,學生不重視等現象的發(fā)生。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現今是和平年代,戰(zhàn)爭離大學生太遠,這就使得學生的國防觀念漸漸淡化,在心里覺得軍事理論教學毫無意義。而另一方面,學校老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大學生軍事素質教育的作用,認為軍事理論課程占用了專業(yè)課教學,因此在安排課程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減少課程,甚至不排課。這不僅違反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其教學質量更是難以保證。
2.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問題是軍事理論教學存在的根本問題。在當前高校中,軍事教研室的老師都存在人數不夠的問題,因此出現難以完成大綱要求的軍事理論課的教學任務的情況。有些高校根本沒有軍事理論教學的專職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兼職,甚至在某些高校中軍事教研室根本就有名無實,沒有專門的老師去教授軍事理論知識。這些兼職老師自身對軍事理論方面的知識就知之甚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照本宣科,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根據筆者的了解,有些學校的軍事理論課幾乎是形同虛設,學生并沒有真正上過軍事理論課,等到考試時,也只能采取開卷的形式。其實在這個問題,我國早就有相關的文獻規(guī)定,但是許多高校并沒有貫徹執(zhí)行,軍事理論課專職教師不足的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并且當前軍事理論專職教師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對軍事理論教學毫無教學經驗,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3.教學方法落后
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程度對于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而這個興趣的產生就取決于正確教學方法的引導。軍事理論教學內容繁雜,主要有軍事思想、國際形勢、武器裝備等等,相比于女生來講,男生更易接受這類教學內容,但大部分女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卻毫無興趣。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依靠教材,對當前軍事時事了解不夠,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有些老師對自己的這種教學方式都很厭惡,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常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效果不甚理想。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就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求一種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提高軍事課教學質量。
二、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幾點建議
1.掌握教學重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
軍事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軍事思想、軍事科技、戰(zhàn)略環(huán)境、中國國防等,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課時通常為36個課時(2個學分)。這就使得軍事理論教學面臨著課時少、教學任務多的情形。因此掌握教學重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軍事理論老師首先要突破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該充分了解當前的軍事形勢,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書本上的知識,通過講解當前國際上的軍事時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不能過于陳舊,這樣會使得學生失去興趣,要做到“新”,時刻關注國內外大事,在軍事熱點的的講解中,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辯析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個好的教學團隊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軍事理論教學要想得到實質性的發(fā)展,必須提高教師的軍事素質。從當前情況來看,相當不部分高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軍事理論教師,更別談軍事教研室了。首先,教師要加強軍事理論教學的重視,明確軍事教學的意義所在,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軍事理論教學現狀;其次,要想切實提高軍事理論教學的效果,就必須要求高校要切實建立軍事教研室,吸收專業(yè)知識豐富的軍事理論課教師,充實高校軍事專職教師隊伍。此外,要加強教師基礎業(yè)務素質培訓學習,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業(yè)務能力,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盡快提高他們的學歷層次、科研水平和任教能力。
3.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認真學習這門課程,首先就要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因人施教這一教學理念,這是軍事理論教師應該深入去理解的教學思想。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生澀枯燥,會極大地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優(yōu)化教學循環(huán)系統(tǒng),抓住軍事課各章節(jié)的誘導點,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教學手段也要多元化,采取“討論式”、“解答式”、“辯論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與同學們進行軍事思想交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直觀性。
三、高校軍事理論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1.加強與軍校的交流合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軍校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較高的軍事素質,普通高校應加強與軍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對于高校軍事理論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人民軍是我們國家的保衛(wèi)者,他們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并且掌握著最新的軍事理論成果,對當前的軍事形勢有著深刻的了解和獨到的看法。將軍隊教官請到學校來講授該課程,一方面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相關軍事信息。軍官具備較高的軍事理論素養(yǎng),通過與高校的軍事理論老師交流,必將提高地方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師的授課水平。
2.舉行軍事理論知識競賽活動,鞏固所學內容
為了更好地鞏固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可以采取軍事知識競賽的形式來配合學生學習。軍事理論知識競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了課程本身的魅力。知識競賽活動一般放在軍事理論課結束之后、考試之前進行。具體做法可以將所有學生分成若干組,采取搶答的形式進行,對勝出的組進行一定的獎勵。通過組織軍事知識競賽活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有利于知識的交流,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有益的。因為它既可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際的檢驗,又可總結教員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起到“打一仗,進一步”的作用;它不僅是對教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而且也是一個補充和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同學們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密切了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溫熙森,匡興華.國防科學技術論[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馬永富,廖達炎.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樸再玉,催正浩.增強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3,(44).
[4]伍國華.如何提高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質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2,(9).
[5]趙樹森.淺議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改革[J].世紀橋,2012,(19).
猜你喜歡:
大學生軍事理論結課論文40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