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政道德建設理論分析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政道德建設理論分析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政道德建設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四代領導集體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對我黨領導干部進行道德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經驗總結,是對社會主義行政道德建設理論的豐富、發(fā)展和完善,同時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道德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
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人,歷來非常重視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結合實際,針對黨的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不少開創(chuàng)性的論斷,極大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行政道德建設理論,成為我國領導干部行政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
首先,毛澤東提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官員行政道德的核心,始終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教育黨員和干部的基本道德準則,同時將能否做到這一點視作衡量黨員干部價值大小的最高標準。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他還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
其次,在黨員干部的行政道德修養(yǎng)途徑方面,毛澤東十分重視思想教育的作用,他經常針對黨內進行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毛澤東倡導各級官員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用馬列主義原理武裝自己同腐朽觀念作斗爭,將理論學習同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做到有機結合。毛澤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同時,毛澤東還十分重視領導干部的自我道德修養(yǎng),要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指出,“工人階級要在階級斗爭中和向自然界的斗爭中改造整個社會,同時也就改造自己”,通過經常性的自我批評我和自我完善,使得領導干部養(yǎng)成道德自律意識,從而對其從政行為進行自我約束,自覺抵制利益誘惑。
二、鄧小平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
鄧小平作為我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篇章。鄧小平立足“”結束后的改革開放和工作重心的轉移,結合我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政治經濟生活的重大變化,繼承并發(fā)展了毛澤東的領導干部道德建設思想,形成了較系統的行政道德建設理論。
闡述了官員道德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鄧小平指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群眾對干部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高級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則,影響是很大的。
三、江澤民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
江澤民充分借鑒和吸收了毛澤東、鄧小平的行政道德思想,結合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特點以及黨的建設出現的新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道德建設思想。
1.提出“以德治國”, 闡述了官員行政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以德治國”將道德教育提升到了國家治理的戰(zhàn)略高度,將與法律一起護社會秩序、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江澤民強調,官員依法行政的同時還要以德行政。黨和國家機關的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在人民的授權下,代表著人民“治國”,因而在“以德治國”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可以說,領導干部是以德治國的主體,他們的行政道德素質直接關系到“以德治國”的效果。
2.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行政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
“堅持‘三個代表’,是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根本宗旨、根本任務的集中體現,是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用‘三個代表’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四、胡錦濤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
胡錦濤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與黨的前三代領導人的行政道德建設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基于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有了進一步補充和發(fā)展。
1.提出“以人為本”為核心內容的科學發(fā)展觀,這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的豐富和發(fā)展
“以人為本”是一種政治要求,同時也是一種道德的要求。其道德要求體現在,它要求領導干部和官員在執(zhí)政的過程中“以民為本“,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并且始終不渝的為廣大人民謀福利,即“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4]這“三個為民”思想實質上也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內容,為官員的行政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設定了目標。
2.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行政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內容
“八榮八恥”作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化,代表著整個社會的正確價值取向,是每一位社會公民都需要遵循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廣大官員干部作為普通公民的一員,同時又擁有特殊的行政地位和權力,應該更嚴格的遵循“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它“豐富了領導干部道德教育、道德活動的內容,有利于領導干部承擔道德責任和提升道德境界......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官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綜上可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行政道德建設以毛澤東的領導干部道德教育思想為理論起點,經過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黨的幾代領導人的共同探索和發(fā)展,逐步形成以自我修養(yǎng)、思想教育、法律保障、監(jiān)督制約、反腐倡廉為主要建設內容和途徑的中國特色行政道德建設理論。這對于處在轉型期的我國于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zhàn)中進行行政道德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中國的行政道德建設在新一代黨的領導下必定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