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e在线视频|婷婷五月天 国产|丝袜在线一区第一页|精品国产污污网址|午夜无套内射视频|91视频亚洲第一|一区二区三区污污|毛片毛片毛片按摩按摩,摸毛片裸体|亚洲熟女av电影|在线观看欧美亚州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心理健康論文>

積極心理學與教育淺談論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積極心理學與教育淺談論文篇二

  《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應用的綜述》

  【摘要】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在美國興起的一個新的領域,現(xiàn)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本文介紹了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應用的一些方法和重要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 教育

  A review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Luo Hongmei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2009, China)

  【Abstract】 Recently positive psychology developed a lot as a new field of psychology in American, curr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it and researching to know more about i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when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y in education and some good results.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起源與定義

  曾經(jīng)的美國心理學會主席seligman提出要關注人的心理機能、重視人的潛能發(fā)展,激發(fā)人的積極情緒,幫助人們快樂與成功,引導人們走向幸福,很快,這一理念為世人所關注,并發(fā)展成為越來越受重視的積極心理學。

  2與傳統(tǒng)心理學的區(qū)別

  “積極”是針對傳統(tǒng)心理學中的“消極”層面而言的,積極心理學家們認為傳統(tǒng)主流心理學是消極的心理學,因傳統(tǒng)心理學在理論與實踐探求中遵循消極、悲觀的研究路線與模式,把研究與實踐的重點放在了人及人類社會諸如精神疾病、人格問題、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極的問題上,而忽略了心理學應有的其他使命。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發(fā)展、生活,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它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是一門關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同時還是一門重視人類幸福、快樂、滿意和發(fā)展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以主觀幸福感為中心,重點研究個人針對過去(知足、滿意)、現(xiàn)在(歡欣愉快)、未來(樂觀、信念)的積極情感體驗以及產(chǎn)生機制與獲得途徑、積極人格(著重研究人格中的積極特質以及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積極社會組織(如何使家庭、學校、社區(qū)、工作場所、媒體等成為有利于個人積極人格形成的組織)作為研究對象。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tǒng)心理學的補充、矯正,積極心理學使心理學的功能更加完善,心理學由此變得更加平衡。

  3研究領域和方法

  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人類積極的品質,其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對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的研究;對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如:自我決定性;對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的研究。它主張充分挖掘人類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幫助人們快樂、成功,使人們走向幸福,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和生活。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主觀層面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幸福感和滿足、希望和樂觀主義、快樂和充盈,重點強調人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xiàn)在以及充滿希望并樂觀地面對未來;二是在個人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chuàng)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三是在群體層面上,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包括研究安定的社會、關系良好的社區(qū)、健康的家庭、有效的學校以及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從而使公民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有職業(yè)道德。

  在研究方法上,積極心理學基本與消極心理學類似。但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yōu)點與價值,它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挖掘人的潛力與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堅定生活信念,幫助人們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

  4積極心理學在教育的運用和重要意義

  近年來,美國校園槍擊案時有發(fā)生,這表明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暴力事件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積極心態(tài)是當前倍受關注的話題。積極教育是20世紀末美國發(fā)起的蔓延西方的一場教育運動。積極教育就是指以學生外顯和潛在的積極力量為出發(fā)點,以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主要途徑,最終達成培養(yǎng)學生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人格而實施的教育。積極教育重視技能、態(tài)度、行為、交流風格等的教育,強化個體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愛護環(huán)境等積極品質,以此激勵、促進個體和人類的發(fā)展。積極教育的核心價值觀表現(xiàn)為:所有人不論年齡和生活狀況,都能學習和成功;持續(xù)的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要能打開一個人的心智;家庭、學校、專業(yè)人員、環(huán)境和年長的人整合起來為當代和未來的學生提供支持;重視和尊重人的文化遺傳、年齡、生活情景、信仰和個人的特點。積極教育的興起,為創(chuàng)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支撐。我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陸續(xù)嘗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卻常集中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上,而積極教育與以往僅僅處理“心理問題”相比有很大不同:

  4.1更重視自我發(fā)展,更強調積極人格特質及組織系統(tǒng)的重要性。這種觀點決定了學校心理教育的方法必須多元化,要以積極的心理看待學生,重視學生個體自我成長的經(jīng)驗。對家庭教育來講,作為父母應當用欣賞的目光看孩子,應當注重培育孩子積極的品質,特別是培育孩子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tài),營造家庭溫馨快樂的氛圍。

  4.2途徑與方法與有所不同。積極教育提倡全方位、全過程、全面滲透、全員參與的途徑,形成以學校分管領導為統(tǒng)領,以專業(yè)心理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干,以學科教師為生力軍,以家長為后援,以正向校園文化、社會環(huán)境和媒體宣傳為積極氛圍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立體網(wǎng)絡。在具體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更加強調情景性、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徑、心理情景劇、心理活動課和心理拓展訓練等都被證明是學生喜聞樂見又富有成效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應從良好的師生關系開始,關注教師的積極心理體驗,關助教師的心理健康,將有助于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真實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組織系統(tǒng),在這個組織系統(tǒng)中有積極的學生之間關系、師生關系、師師關系,當然還包括學校管理者與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教學活動,而應該滲透于學校各項工作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中。心理教育應盡可能地融合入各門科目的課堂教學工作去,在課堂中教師能充分發(fā)展和運用自己的積極心理,這樣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能幫助學生發(fā)展積極心理。

  4.3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積極品質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環(huán)境,即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健康成長。有效的社會支持包括情感、信息和物質支持三方面。它可以促進個體在未來應對壓力與挫折時,更多地采用積極方式,更好地減少或應對壓力帶來的傷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斷的發(fā)展中,他們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有時也不可避免,如升學、轉學、換班、今后的就業(yè)、擇業(yè)甚至是因各類原因產(chǎn)生的家庭人員結構的變化等等,這些都可能是學生未來可能面臨的環(huán)境變化,那么如何來應對這些變化,就需要來自于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關注,有了積極支持系統(tǒng)的提供,學生應對環(huán)境變化與挫折時,就更傾向采用積極的看法與應對方式,他們對變化的環(huán)境能更好、更快的適應,這對心理健康無疑更為有利。4.4積極心理學強調人可以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并具有不斷向上積極的成長能力和需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正向思維,可增強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如:勇氣、關注未來、樂觀主義、人際技巧、信仰、職業(yè)道德、希望、誠實、毅力、洞察力等等。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更加飽滿和豐富。比如學??梢愿鄬W生未來的成長問題,幫助學生開發(fā)出自己積極的心理潛能,還可開設一些關于生涯規(guī)劃的課程,使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人生,幫助他們有目標的、積極的生活,進而更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目前,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向,為我們的教育提供了一些理論依據(jù),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積極人格的,有強烈主觀幸福感的個體提供了幫助。

  參考文獻

  [1] 苗元江,余嘉元. 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 J ].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3, (2) 81 - 87.

  [2] 劉翔平,曹新美. 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 [ J ]. 教育研究, 2008, (2) 90 - 94.

  [3][美]Jerry.M.Burger.陳會昌譯.人格心理學(第六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04.9.

  [4]付國科.積極心理學介評.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07.2(3):20~23.

  [5]郅利聰.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發(fā)展模式的構建.職教研究. 2007.5:7~8.

  [6]錢兵.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7~10.

  [7]范蔚.我國人格心理學的發(fā)展與人格教育實踐.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3:59~62.

  [8]鄭紅.運用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建構大學生壓力應對策略.中國健康教育. 2007.4:312~314.

積極心理學與教育淺談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積極心理學畢業(yè)論文

2.淺談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3.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教育的啟示論文

4.淺談積極心理學相關論文

5.關于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256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