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教育論文(2)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教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教育論文篇二
《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
摘 要: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轉變時期,社會價值觀和心理發(fā)展變化的沖突有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異常。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擔負著國家繁榮昌盛的重任。對于民族未來的發(fā)展,大學生素質的好壞是首當其沖的影響因素,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顯得日益迫切。
關鍵詞:特殊群體;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復雜多變的。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轉變時期,社會價值觀和心理發(fā)展變化的沖突有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異常,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概率也因此增大。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擔負著國家繁榮昌盛的重任。對于民族未來的發(fā)展,大學生素質的好壞這一因素是首當其沖的,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切就猶如紙上談兵。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學習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就業(yè)的壓力等問題日益突出,苦悶、孤獨、焦慮、冷漠、情緒低落、郁郁寡歡……甚至精神崩潰,自殺、殺人等惡性事件頻頻發(fā)生,因此,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顯得日益迫切而重要。高校有必要通過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機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以全面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問題,同時給學生們提供心理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咨詢服務。
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筆者通過在長沙學院學生中隨即發(fā)放調查問卷,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綜合各樣本顯示,并結合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認為該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有以下特點:
1.關注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學生較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85%以上的學生知曉本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地址、預約電話、咨詢電話等基本信息。大部分學生閱讀了學校的心理健康報刊《月湖心泉》,并參加過學校、系部舉辦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2.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情感問題、人際交往及學習、生活壓力成為影響在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問題,在校心理健康中心每學期的重點關注對象中這類學生占了很大比例,并在平時的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存在一些隱性的心理問題,比如酗酒、逃課、精神萎靡等。
3.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深刻
在校部分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不夠,認為心理健康僅僅針對有心理問題的人,有學生甚至認為預約咨詢是件丟臉的事。在碰到心理問題的時候,一部分學生主要采取自我調節(jié)的方式,部分學生愿意和朋友家人分解自己的煩惱,只有少部分學生會主動預約心理咨詢。
4.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待增強
學校設立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系也有一名輔導員老師擔任心理聯(lián)絡員,每個班級還有一名心理委員。但這樣的隊伍建設力量還是不足,特別是處于中間軸承位置的各系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輔導員,他們大多都不是專職的,除了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還要負責一些其他的事物,比如學生資助、團總支學生會、黨務工作等等。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心理工作中,造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力量不足。
完善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世界心理衛(wèi)生聯(lián)合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yè)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說是由于他們自身的心理需求與外界因素沖突而引起的,大學4年各個階段都有其特殊性,新生適應階段、大二學生面對挫折時、戀愛問題、大學畢業(yè)生面臨就業(yè)與適應社會的種種挑戰(zhàn)等,這時候都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產生心理危機。對此,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主動傾聽并熱情關注,給予當事者心理上的支持;為當事人提供疏泄機會,鼓勵其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讓當事者得到情感的共鳴;給予當事者希望和增強他們的信心;鼓勵當事者培養(yǎng)興趣、積極參與有關的社交活動,轉移注意力;引導當事者充分利用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多與家人、親友接觸和聯(lián)系,減少孤獨感和心理隔離。除此之外,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低層次的需求,更有高層次的需求,高校心理工作的開展不能忽視人高層次的需求,對于大學生而言,實現(xiàn)自我、找到自我價值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愿望,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因此,應該根據(jù)高層次的需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不斷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鞏固心理防護體系,加強體系中彼此間的聯(lián)系,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積極、有效地開展心理預防工作,及時提示與預測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斷采取防范措施,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建立一道堅實有力的屏障,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來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生,保證學生心理健康良性發(fā)展。
2.建立各年級的防護網
不同年級的學生所具備的特質和碰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必須充分認清大學生各個階段的特殊性,不同年級區(qū)別對待,對癥下藥。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分別開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大一的學生可以開展類似“同在一個屋檐下”的主題班會,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們快速認識和了解彼此;大二的學生則可以通過開設人際關系、禮儀、戀愛講座等方式給予他們一些引導;大三大四的學生可以通過舉辦模擬競職,心理團體輔導,戶外拓展等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活動來豐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加強網絡心理輔導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網絡已經成為了最主要的傳媒工具,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自然也要向網絡心理輔導邁進。學校可以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或網頁,開設心理咨詢電子郵箱,也可以開通在線心理咨詢服務等,用一系列現(xiàn)代手段,不斷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加強網絡心理輔導。
4.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措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緊跟時代的需要,學校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需求、個性品質,不斷拓展和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把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可以以活動作為承載環(huán)節(jié)來開展,讓學生在活動的同時接觸到有用的心理知識,邊娛樂邊受教育。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堅強的意志力、積極的適應能力,使大學生能夠順利地適應自我、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增強學習效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幫助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和技巧,處理好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及其他各種交往關系;幫助大學生規(guī)劃合理的職業(yè)生涯,幫助他們分析職業(yè)興趣、職業(yè)能力方向,掌握職業(yè)規(guī)劃的原理和方法,使他們能夠根據(jù)個人的條件合理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通過多樣的教育內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更豐富、更高效,更能符合時代的需要,真正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教職員工為主導,以校園精神為核心,反映高校師生員工思想觀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形態(tài)。它形成的動態(tài)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在發(fā)生作用,關鍵在于物質文化轉化為精神文化的主動過程。因此,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決定著校園文化的形成,其中,心理健康素質是基礎素質。學校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勢必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好地促進和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鋒,黃凌軍.競爭型社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原因和對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32(6).
[2]郭蘭,袁元,霍紹周.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較視角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分析[J].醫(yī)學與社會,2010,23(9).
[3]張曉波.關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25(6).
[4]宋春蕾,徐光興,周曉平.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教育與職業(yè),2011(20).
[5]謝中清.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5).
[6]夏紀林.不同年級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27(07).
[7]王鳳.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開封體育學院學報,2006,26(4).
[8]張典琛.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成因分析及對策[J].經濟導刊,2010(7).
(作者單位:長沙學院)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