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級數學趣味題
2年級數學趣味題
在學習數學的 過程中,你發(fā)現哪些趣味的知識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2年級數學趣味題以供大家學習。
2年級數學趣味題(一)
一個阿拉伯人在沙漠里與騎駱駝的同伴失散了,他找了整整一天也沒有找到。傍晚,他遇到了一個貝都印人。阿拉伯人詢問貝都印人是否見到失蹤的同伴和他的駱駝。
“你的同伴不僅是胖子,而且是跛子,對嗎?”貝都印人問,“他手里是不是拿一根棍子?他的駱駝只有一只眼,馱著棗子,是嗎?”
阿拉伯人高興地回答說:“對!對!這就是我的同伴和他的駱駝。你是什么時候看見的?他往哪個方向走?”
貝都印人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他。”
阿拉伯人生氣地說:“你剛才詳細地說出我的同伴和駱駝的樣子,現在怎么又說沒有見到過呢?”
“我沒有騙你,我確實沒有看見過他。”貝都印人平靜地說,“不過,我還知道,他在這棵棕櫚樹下休息了許多時間,然后向敘利亞方向走去了。這一切發(fā)生在三個小時前。”
“你既然沒有看見過他,那么,這一切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確實沒有看見過他。我是從他的腳印里看出來的。你看這個人的腳?。鹤竽_印要比右腳印大且深,這不是說明,走過這里的人是個跛子嗎?現在再比一比他和我的腳印,你會發(fā)現,他的腳印比我的深,這不是表明他比我胖?你看,駱駝只吃它身體右邊的草,這就說明,駱駝只有一只眼,它只看到路的一邊。你看,這些螞蟻都聚在一起,難道你沒有看清它們都在吸吮棗汁嗎?”
“你怎么確定他在三個小時前離開這里的呢?”
貝都印人解釋說:“你看棕櫚樹的影子。在這樣的大熱天,你總不會認為一個人不要涼快而坐在太陽光下吧!所以,可以肯定,你的同伴曾經是在樹蔭下休息過??梢酝扑愠?,陰影從他躺下的地方移到現在我們站的地方,需要三個小時左右。”
聽罷之后,阿拉伯人急忙朝敘利亞方向去找,果然找到了他的同伴。事實證明,貝都印人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讀完這則故事,想必你會欽佩這位貝都印人的敏銳的觀察力。
一個觀察力強的人能從一般人認為是司空見慣的事件中發(fā)現奇跡。一個觀察力弱的人即使進入寶山,也可能空手而返。蘋果落地,火爐上的水壺蓋被水蒸氣掀開,這些都是人們十分熟悉的現象,但牛頓和瓦特卻由此分別發(fā)現和發(fā)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蒸氣機。當然,這些偉大的發(fā)現和發(fā)明并不是這么簡單,但是觀察力強的確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
2年級數學趣味題(二)
我們知道印刷廠的排版工人在排版時,一個數字要用一個鉛字。例如15,就要用2個鉛字;158,就要用3個鉛字。現在知道有一本書在排版時,光是排出所有的頁數就用了6869個鉛字,你知道這本書共有多少頁嗎?(封面、封底、扉頁不算在內)
分析與解
仔細分析一下,頁數可分為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
一位數有9個,使用1×9=9個鉛字;
兩位數有(99-9)個,使用2×90=180個鉛字;
三位數有(999-90-9)個,使用3×900=2700個鉛字;
依此類推。
我們再判斷一下這本書的頁數用到了幾位數。因為從1到999共需用9+2×90+3×900=2889個鉛字,從1到9999共需用9+2×90+3×900+4×9000=38889個鉛字,而2889<6869<38889,所以這本書的頁數用到四位數。
排滿三位數的頁數共用了2889個鉛字,排四位數使用的鉛字應有6869-2889=3980(個),那么四位數的頁數共有3980÷4=995(頁)。因此這本書共有999+995=1994(頁)。
2年級數學趣味題(三)
從前,有兩位要好朋友,一位是喜歡吟詩的廚師,一位是愛好數學的詩人。
這一天,廚師到詩人家里串門。詩人拿出兩個雞蛋,說,“交給你啦,做一桌菜,看你的杰作!”
廚師答道:“沒問題,還要配詩一首!”
詩人拿了兩雙筷子放在桌上,自己先坐下來。
一會兒,廚師端上來一只小碟子,里面裝的是兩只煮熟的蛋黃,一面走一面高聲朗誦:
兩個黃鵬鳴翠柳。
放下這碟“黃鵬”,轉身又進廚房拿出一只盤子,里面是用蛋白切成絲,排列得像一行飛鳥。廚師把這盤菜放到詩人面前,用手指指,說:
一行白鷺上青天。
第三次從廚房里端出來的,是一碟涼拌蛋衣。這是把蛋殼和蛋白之間的一層很薄的皮小心揭下來,剪成碎末,雪片似的灑在碟子里,上面又灑了些精鹽。這碟小菜配的詩句是:
窗含西嶺千秋雪。
最后,廚師又端出一碗湯,湯面上浮著些蛋殼做的小船。伴隨著蛋殼船在湯面上的晃動,廚師吟道: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就這樣,一桌三菜一湯的雞蛋宴,正好配了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時著的《絕句》。
廚師顯過了本領,詩人的興致上來了。
詩人說:這首詩為什么特別優(yōu)美動人?不但因為它情景交融,而且因為詩中有數學幫忙,把景物數量化,顯得更投入,更動情。你看,“兩個黃鵬”,這里有數字2;“一行白鷺”,這里有數字1;“西嶺千秋雪”用到了數1000;“東吳萬里船”運用了數10000.每一句都離不開數。
詩人又說,先別忙動筷子,請你做一道數學小問題。用剛才杜甫詩句里的四個數2、1、1000和10000,再連同我們這桌菜的原料,兩個雞蛋,算是兩個0,添加適當的數學符號,組成一個等式。怎么樣?
廚師把幾樣菜看了又看,說:這可能嗎?你寫寫看!
詩人立刻寫出一道算式:
10×1000+2×0=10000.
廚師拿起筷子,說,我也有了:
(20-10)×1000=10000.
這就是關于唐詩、雞蛋宴外加數字游戲的故事。
2年級數學趣味題(四)
下面一副對聯,說的是兩位人人欽佩個個敬仰的英雄豪杰。用不著說出名和姓,只要一看內容,就知道他們是誰。對聯寫道:
取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抱孤子,出重圍,匹馬單槍,長坂橋邊,戰(zhàn)數百千員上將,獨我猶能保兩全。
講的是誰呢?
知道,上聯是諸葛亮,下聯是趙云。
為什么?
那還有錯嗎?上聯這“三顧”,是說劉備三顧茅廬,恭恭敬敬請諸葛亮走出家門,幫助他平戰(zhàn)亂、打天下。“七擒”,是說諸葛亮為了平定南方,七擒孟獲,捉住了放掉,再捉住再放掉,直到對手口服心服,老老實實投降。“排八陣”,是說諸葛亮擺下八陣圖,把東吳大將陸遜困在里面出不來。“取二川”,是說諸葛亮輔助劉備取得川東、川西。“六出”,是說諸葛亮不辭勞苦,從四川發(fā)兵,六出祁山,多次同魏較量,看誰能統一大好河山。“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是說諸葛亮積勞成疾,最后一次出兵與魏軍作戰(zhàn)期間,病得快要不行了,不甘心“壯志未酬身先逝”,只好搞點兒迷信活動,在軍隊駐地五丈原點了四十九盞明燈,向老天借壽,沒有成功。上聯里說了這么多事情,每件都能對上號,除去諸葛亮,還能是誰?
那么下聯呢?哪里說到趙云啦?
這要抓特征。下聯里不是說到長坂橋嗎?誰在長坂橋打仗顯威風?那是趙云。趙云在曹操大軍包圍圈里殺來殺去,找到劉備的妻子糜夫人和兒子阿斗,糜夫人把阿斗托付給趙云,然后跳井自殺,阿斗成了孤兒。趙云把阿斗抱護在懷里,單槍匹馬,沖出重重包圍,殺死曹營許多大將,自己和阿斗卻都沒有受傷,正像京劇里唱的,“長坂坡,救阿斗,殺得曹兵個個愁。”整個下聯就是講趙云百萬軍中救阿斗的故事。
這副對聯,用字不多,內容卻很豐富,非常生動,讀起來特別帶勁。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為作者下了功夫,在對聯里嵌進許多數字,講事情高度濃縮,讀起來朗朗上口。
你看,在上聯里,數詞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全部出動,一個不少。在下聯里為了避免重復,變著花樣對上同樣多的數詞,例如孤子、匹馬、單槍、獨我都暗含數字1;重圍中的“重”字是說許多層,數百千中的“數”字就是若干,“許多”和“若干”也是數詞,只不過數目不確定,帶有模糊色彩?,F代人不是也很喜歡用數字嗎?“十佳”呀,“百強‘呀,一大套一大套的,說起來順暢,聽起來舒服,記起來容易。現在就連學生復習迎考,也會自己歸納出這里幾條、那里幾點的,辦法管用得很。
說起現在,就讓我們按照現在數學里的習慣,改用阿拉伯數字,把上聯中的一連串數目按照出場先后順序,依次寫成一行:
2 8 6 7 5 49 1 3
能不能在這些數字之間添加適當的數學符號,組成一道等式呢?
這個嘛,試試看。這樣一來,那樣一來,這般如此,如此這般,有了:
(2×8×6+7-5)÷49+1=3.
感覺怎么樣?
太好了,太巧了。故事里面有數學,數學里面有故事,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