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分別是《揠苗助長》和《鷸蚌相爭》,那么老師在教學后都反思了什么呢?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篇1
教學這兩則寓言故事中,學生針對插圖與課文內容提了一些問題,想想還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長》這課,學生對著插圖提出質疑:“既然文中寫老農干的是筋疲力盡,那為何圖中真在拔苗的他連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針對課文內容,學生問:“既然是老農,應該是很有這方面的經驗才是,怎么連這簡單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剛剛學種田的年輕人比較恰當呢?”
如《鷸蚌相爭》這課,學生也對插圖存在質疑:“鷸蚌身旁不是有一塊大石頭嗎?鷸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頭,讓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頓,又不至于被抓嗎?”針對內容,問:“既然雙方的嘴都被夾住,又怎么能說話呢?”
看對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別欣慰。雖然上面的問題都可以找到理由讓他們明白,但這些問題還是有一定的思考價值的。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有個性,這樣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篇2
《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個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課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插圖,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設置了較多的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最好手段,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在對情節(jié)的深刻體悟中,讀出理解、讀出個性,解讀文本。但是在設疑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問題,沒有抓住重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問題比較瑣碎,導致沒有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其二,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沒有深入細致的讓學生理解分析??梢圆捎弥鹱掷斫饣虮硌菡f話等方法讓學生明白透徹。
第三,綜觀全堂課,教學設計不夠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成分比較少,可以采用讀完課文后,讓學生對本故事進行表演,以進一步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同時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篇3
《鷸蚌相爭》是我到實小后準備的一節(jié)匯報課。
為沒有作好充分準備,再加上面對的是一班完全陌生的學生,所以上課前心里多少有點緊張。還好,踏上講臺后,人忽然輕松多了。個人感覺上得不是太好,有點亂。
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引入部分太長,有同事幫我算了一下時間,差不多花了8分鐘,教師口述后再觀看動畫,不僅內容重復。而且浪費了時間,造成后來時間不夠。
2、對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師的點評還不到位。(這也正是我苦腦的地方)
3、對于重點詞“毫不費力”處理得不太好,未能達到教材的要求。
4、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的寓意這環(huán)節(jié)放在課本劇的表演后顯得有點脫節(jié)??平M建議再讀課文后即引導學生說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來。
猜你感興趣: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4課寓言兩則教學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