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年數學上學期總知識點概括
高中階段每個學生每天都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各學科學習。要想使學習成績穩(wěn)定提高,需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學習目標和計劃。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學年數學上學期總知識點概括,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學年數學上學期總知識點概括1
1.定義法:判斷B是A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判斷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按邏輯關系畫出箭頭示意圖,再利用定義判斷即可。
2.轉換法:當所給命題的充要條件不易判斷時,可對命題進行等價裝換,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題進行判斷。
3.集合法
在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間的關系判斷有困難時,可從集合的角度考慮,記條件p、q對應的集合分別為A、B,則:
若A?B,則p是q的充分條件。
若A?B,則p是q的必要條件。
若A=B,則p是q的充要條件。
若A?B,且B?A,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高二學年數學上學期總知識點概括2
1.幾何概型的定義:如果每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只與構成該事件區(qū)域的長度(面積或體積)成比例,則稱這樣的概率模型為幾何概率模型,簡稱幾何概型。
2.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試驗的全部結果所構成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3.幾何概型的特點:1)試驗中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2)每個基本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相等.
4.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試驗結果是可數的;而幾何概型則是在試驗中出現無限多個結果,且與事件的區(qū)域長度(或面積、體積等)有關,即試驗結果具有無限性,是不可數的。這是二者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古典概型與幾何概型的試驗結果都具有等可能性,這是二者的共性。
通過以上對于幾何概型的基本知識點的梳理,我們不難看出其要核是:要抓住幾何概型具有無限性和等可能性兩個特點,無限性是指在一次試驗中,基本事件的個數可以是無限的,這是區(qū)分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關鍵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個基本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這是解題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幾何概型求解的概率問題和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屬于“比例法”,即隨機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和角度等”與“試驗的基本事件所占總長度、面積(體積)和角度等”之比來表示。下面就幾何概型常見類型題作一歸納梳理。
高二學年數學上學期總知識點概括3
1.輾轉相除法是用于求公約數的一種方法,這種算法由歐幾里得在公元前年左右首先提出,因而又叫歐幾里得算法.
2.所謂輾轉相法,就是對于給定的兩個數,用較大的數除以較小的數.若余數不為零,則將較小的數和余數構成新的一對數,繼續(xù)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數被小數除盡,則這時的除數就是原來兩個數的公約數.
3.更相減損術是一種求兩數公約數的方法.其基本過程是:對于給定的兩數,用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接著把所得的差與較小的數比較,并以大數減小數,繼續(xù)這個操作,直到所得的數相等為止,則這個數就是所求的公約數.
4.秦九韶算法是一種用于計算一元二次多項式的值的方法.
5.常用的排序方法是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6.進位制是人們?yōu)榱擞嫈岛瓦\算方便而約定的記數系統.“滿進一”,就是k進制,進制的基數是k.
7.將進制的數化為十進制數的方法是:先將進制數寫成用各位上的數字與k的冪的乘積之和的形式,再按照十進制數的運算規(guī)則計算出結果.
8.將十進制數化為進制數的方法是:除k取余法.即用k連續(xù)去除該十進制數或所得的商,直到商為零為止,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數倒著排成一個數就是相應的進制數.